2017年7月20日,中央宣傳部、民政部在中國文明網發佈10名“最美擁軍人物”,梁彩雄獲得2017“最美擁軍人物”稱號。

不幸的事總是接二連三。自李鴻民懂事以來,小姨也罹患與母親同樣的疾病,就連一向能幹而又剛毅的外公也在2007年罹患重病至下肢癱瘓。傢庭變故,讓李鴻民迅速成長起來。

記者 袁永東 攝

記者 袁永東 攝

52歲的陳宏,很快就要面臨潛水項目的年齡限制,他不願錯過珊瑚的身影。他執著地研究珊瑚,培育珊瑚,也許並不是世人眼中所謂的“成功人士”,他卻建成瞭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。

人物事跡

“農民的田在地裡,漁民的田在海上,而我的田在海底。”陳宏笑著說,這片海底和大地一樣,總會回報辛勤付出的人。

“擁有一片美麗的珊瑚礁,對於提升當地的旅遊形象大有裨益。”陳宏通過研究發現,在三沙和海南島本島海域,完全可以通過生態修復技術,重建一處嶄新的、美麗的、充滿活力的珊瑚礁,“不僅能滿足高端旅遊需求,還能帶動漁民轉產轉業,實現經濟產業轉型升級。”

24歲,對於很多青年而言,或許正處在剛剛開始自立的時光裡。而吉陽區大茅村的李鴻民卻成瞭傢中4個病人的堅強依靠。這位“90後”是村裡遠近聞名的大孝子,是2017年省市兩級的孝老愛親道德模范。不言棄、不退縮,面對4位罹患重病的至親,24歲的李鴻民用年輕的肩膀扛起瞭傢庭重擔,承擔起照顧親人的職責。

“感動海南”2017十大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海口舉行。 南國都市報記者 劉孫謀 攝

李鴻民曾經非常期待城市裡的生活。“因為城裡工作多、機會多。”李鴻民說,當初從酒店離職台中產後護理之家推薦時,經理表示自己可以隨時回到酒店工作,“不是不心動,但是我的傢人們需要我,我也舍不得離開他們。”

現在,李鴻民在照顧傢人的同時還在種植一些瓜菜,“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,讓傢人生活得更好。”這個用瘦弱的肩膀撐起整個傢的90後小夥,也在憧憬著未來,他希望在自己有瞭能力以後,能將社會給他和傢人的這份愛傳遞下去。

掛瞭電話,梁彩雄披上衣服就往外跑,跳上船,趕緊朝東瑁洲島方向開去。“搶救戰士是天大的事,耽誤不起啊!”接到受傷戰士後,梁彩雄又馬上打電話讓朋友提前開車到碼頭等候。

陳宏:“珊瑚爸爸”的執著堅守

珊瑚培育從研究成果轉到大面積推廣種植,珊瑚幼苗成活率是其中繞不開的話題。

人物事跡

自強不息謀發展

2010年7月,強臺風“康森”襲擊三亞,海面上風浪翻騰,一連幾天都沒有船敢出海。東瑁洲島上的食物告急。

26年來義務為駐島官兵運送新鮮的瓜果蔬菜,已經成為瞭梁彩雄生活的一部分,就像他和駐島士兵的情誼一樣。“我還會一直為他們送菜,直到我送不動為止。”47歲的梁彩雄捧著獎杯,眼神堅定。現在,梁彩雄22歲的台中西區月子中心侄子王波也常常跟著他出海,也將接過他手中“天涯船夫”的接力棒,將這份軍民情誼一代代地傳承下去。

2012年5月的一天晚上11點多,熟睡中的梁彩雄接到連長餘國慶的緊急電話。一名年輕戰士在島上夜間巡邏時,不慎摔倒在礁石上,胳膊、臉部受傷,流血不止,急需送到醫院治療。

在他還未出生時,大姨就已患重病喪失勞動能力;2歲時,他的母親患病倒下,父親提出離婚,母子倆被迫回到農村投靠外婆傢;14歲時,外公癱瘓;18歲時,外婆去世;去年,小姨也患上重病。

辛苦付出,不離不棄,讓李鴻民堅持下去的,是幼時一傢人相處的溫馨、和樂。

李鴻民:孝老愛親道德模范

利用珊瑚苗床培台中月子中心比較育珊瑚幼苗,是陳宏及團隊掌握的眾多珊瑚培育技術中的一種。

梁彩雄出生在三亞的漁民傢庭,青年時代的他很向往軍營生活,因為父親生病需要照顧,他放棄瞭當兵夢想。成傢後,常為駐東瑁洲島部隊運送生活物資的嶽父經常對梁彩雄說:“為駐島部隊運送水、菜等生活物資,保障好海防戰士的生活,也是同樣為國防事業獻身。”

獲獎感言

在焦慮之時,戰士們看到,一艘裝著蔬菜、肉類和水果的船,迎著風浪出現在大海之中。

通過這一方法培育的珊瑚成活率平均為70%,最高的一批已達到瞭99%。這個數字讓陳宏倍感欣慰,“種植時僅六七厘米的珊瑚,現在最長的已經超過20厘米。”

不言棄守護親人

陳宏:當好海洋園丁保護珊瑚

梁彩雄的妻子好幾次想讓他“退出”,也有朋友給他推薦瞭月薪上萬元的工作。但梁彩雄鐵瞭心不走。

人物事跡

“天陰沉沉,船頭那盞燈根本起不瞭什麼作用。”梁彩雄憑借著他對這片海域的熟悉和熟練的駕船技術,僅用瞭30多分鐘就把受傷戰士送上瞭岸。急診、包紮、手術,梁彩雄跟著連長忙前忙後,直到凌晨3點才回到傢。

在李鴻民的心裡,傢人永遠都是擺在第一位的。“隻有照顧好瞭傢人,我做事才能沒有後顧之憂。”李鴻民說,獲得這個獎,最想感謝的是一直以來幫助過自己的人,讓他和傢人的生活得到瞭改善。

"感動海南"2017十大年度人物三位三亞人上榜

沒有開過小船出海的人,無法體會大海潛藏的危險。每年都有臺風影響或登陸三亞,26年裡,梁彩雄經歷瞭數不清的臺風。

26載運菜 航行10萬海裡

“生活很苦,卻沒有缺失愛。”李鴻民說,自己幼年時,父母離異,是外公外婆一傢人的照顧,給瞭他溫暖的港灣。

不懼狂風巨浪 出海送補給

1987年,陳宏隻身來到海南。闖海30年,他成瞭人們口中的 “珊瑚爸爸”。30年的心血,換來海底的一片生機勃勃,換來珊瑚搖曳的斑斕色彩。

潛心耕耘30年

現年52歲的陳宏,已經在珊瑚研究、修復和培育領域潛心耕耘瞭30年,水下作業時長達上千小時。從2013年開始,陳宏在位於永樂環礁的鴨公島、全富島、銀嶼開始瞭對珊瑚及珊瑚礁物種繁殖與移植,至今已種植瞭鹿角珊瑚、軟珊瑚、蒼珊瑚等30多種珊瑚,20多個珊瑚伴生物種,其中1萬多株成活。

珊瑚礁的生態修復一直是國內外熱帶海洋研究的重點領域之一。新時代要有新作為,對於珊瑚礁的保護也在不斷深入中。為此,陳宏和他的團隊一直在不斷地努力和創新。

26年來,梁彩雄先後自費更換6隻船,堅持給島上的官兵送菜。島上的連隊換瞭14任連長,梁彩雄也送走瞭一批又一批的老兵。但所有人都知道:“給島上連隊義務送生活物資的船夫沒有變。”

梁彩雄: 最美“天涯船夫”

為瞭進一步提高珊瑚幼苗的存活率,每年3月-5月的珊瑚產卵期,陳宏會遠赴三沙海域,將海域中的珊瑚受精卵帶到岸上來,進行人工孵化。再通過對珊瑚苗種進行監控檢測,從而選育健康的珊瑚苗種。

“我會不忘初心,繼續當海洋的園丁。”陳宏說,他會繼續努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,讓“百萬珊瑚”計劃能早日實現,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自己一起走海洋環保之路,為保護海洋貢獻一份力量。

陳宏說,現在他的團隊已能通過單水螅體無性繁殖的方式,移植硬珊瑚的所有品種,可有效地解決珊瑚無性繁殖難以經受臺風考驗等難題,“現在我們已經至少掌握瞭10種不同環境下的珊瑚移植技術。目前來看,珊瑚的成活率很高。”

陳宏的腳步遍佈海南的每一片海,海南島的周圍哪裡有珊瑚,他都銘記在心。

建設“珊瑚花園”

記者 蘇隱墨 攝

現在,陳宏和自己的團隊不僅在三亞鳳凰島西側海域培育瞭14萬株新生珊瑚,還在三亞崖州區、陵水等海域建立起瞭中國最大的珊瑚培育和繁殖基地。“我還有一個‘百萬珊瑚行動’計劃,通過珊瑚花園帶動全民參與,最終促進珊瑚礁生態系統的進一步深入保護。”陳宏說。

台中高級月子中心推薦



李鴻民:傢人永遠是最深的牽掛

“這個獎是對我和我們團隊30年工作的一個肯定,我要和每一個參與過保護珊瑚、保護海洋的人一起分享這個喜悅,也讓我對未來保護珊瑚的工作更有信心。”作為在海南較早開始珊瑚保護工作的陳宏來說,對於自己能得到這份榮譽感到很驚訝。

過去26年裡,梁彩雄堅持義務為駐三亞市東瑁洲島的官兵運送給養。在最寶貴的年華裡,梁彩雄每隔一天送菜一次,到如今他已堅持航行瞭10萬海裡。他為部隊建設和國防事業奉獻瞭全部心血和殷殷大愛,也讓駐守天涯島礁的戰士們備受鼓舞。

獲獎感言

長年累月的付出,梁彩雄被官兵親切稱為“天涯船夫”“編外老兵”“天涯第一號好人”。梁彩雄自豪地說,自己最大的心願就是繼續做一名飛舟擁軍的“天涯船夫”。

獲獎感台中產後月子中心

東瑁洲島上,常年高溫、高濕、高強度紫外線,島上沒有淡水、沒有蔬菜,船運供給對駐島官兵而言非常重要。



“茫茫的海上,就隻有這麼一條船。”連隊戰士謝建說,船上的梁彩雄全身都濕透瞭,士兵們穿著救生衣下到水裡,從梁彩雄手裡接過一箱箱供給。因為風浪大船無法停靠,卸完物品,梁彩雄無法停下休息,又把船開進瞭風浪翻湧的大海裡返程。

24歲,有的人即使身處配備各種電器的廚房,仍會為一頓飯菜焦頭爛額。而李鴻民一天的忙碌是從幹凈利落地完成全傢人早餐開始,淘米、下鍋、生火、添柴……他十分熟練地讓廚間灶頭彌漫著香味。很快,一鍋簡單卻溫馨的早餐端上瞭桌頭。癱瘓在床的外公,重病在身的母親、大姨與小姨,都需要他一一照顧。



每一個清晨,李鴻民起床後的第一件事,就是查看傢人的情況。

“大姨現在住院治療,母親能夠獨自吃飯,可是小姨的情緒不穩定,有時會摔碗打人。”李鴻民說,也隻有確定親人們狀況良好,自己才能放心地幹活。

同時照顧4個病人,其中的艱辛,旁人難以體會。“光是傾倒糞便,清洗便盆,他一天就需重復至少4次。”符玲英是李鴻民的遠房親戚,她說,每次路過李鴻民的傢門,總會看見他忙碌的身影,“就像照顧4個孩子,不吃飯得哄,不洗澡得求。現在4個病人大都還能自己擦身,等他們老瞭,李鴻民會更難。”

給部隊送菜完全是自願的。雖然部隊每年會給梁彩雄一些柴油用於補貼,但這些補貼根本抵不上船隻每年的維修費。

距三亞市區5.6海裡的東瑁洲島上,常年駐守著一支海防連。1992年,梁彩雄代替嶽父第一次登島送菜。自此以後,這位三亞市天涯區榆港社區的漁民將這件事堅持瞭26年,不管臺風襲來還是暴雨傾盆,每隔1天,總是駕駛裝著蔬菜、肉類和水果的船從三亞漁夫碼頭駛出,準時將補給送到島上。

也就是自那時起,李鴻民的心中種下瞭感恩的種子:好好讀書,找份好工作,讓傢人過上好日子。

原標題:“感動海南”2017十大年度人物揭曉

在技校就讀時,隻要不上課,李鴻民就會回傢照顧親人。2011年,李鴻民的外婆也病倒瞭,又給瞭這個傢庭沉重的一擊,也讓剛剛進入三亞大東海一傢酒店工作的李鴻民不得不辭去工作,回傢照顧重病的傢人。然而不幸的是,外婆還是在這一年永遠地離開瞭他。

獲獎感言

安置好患病的親人們,已經臨近正午。李鴻民匆匆扒瞭兩口飯,趕緊戴上鬥笠下水田。傢裡病人多,喝水、拉尿、洗衣、做飯,還得“盯梢”……一刻都不能閑著,每一次李鴻民離傢最多不能超過2個小時,地裡的農活也隻能瞅著空完成。

李鴻民傢裡有兩畝水田,孕育著一傢人的口糧。“國慶後稻谷就可以收割瞭。”李鴻民說,傢裡病人太多,收入來源卻隻能靠著低保,一傢人的日子過得很拮據,吃飯買菜都要扳著指頭精打細算,“希望今年能有個好收成”。

今年8月,三亞市吉陽區瞭解到李鴻民的難處之後,為他謀劃發展庭院經濟。院落裡種植檳榔樹,樹下養殖雞苗,在傢門口實現就業,讓李鴻民改變生活的信心更足瞭。

梁彩雄:將軍民情誼一代代地傳承下去
arrow
arrow

    jtaxn614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